目標
過去這一年,我心裡有一個想達成的目標,是從《不消費的一年》抄出來:
「未來一年內,我不能添購新衣、不能買鞋、不買首飾、書籍、雜誌、電子產品,或任何家居飾品。我只能買消耗品,例如生活雜貨、衛浴用品,還有給車子加油。列在『可買項目』的東西就能買,大都是一些可以確定不久就會用上的東西。」
12月時我終於達到目標了——因為我在11月都買齊了(?)(笑)
這件事情真的很困難,裡面除了首飾/家居飾品以外,我幾乎每一樣都買了。有的還不只買一件⋯⋯
這不就是徹底失敗的目標嗎?——但我覺得我還是從這件事情上有學習耶。
記帳的重點不是記下來
事情要從頭講起,上半年我讀《這輩子賺多少錢才夠》時,開始「間斷的」計帳⋯⋯光是記帳這件事情也花了好幾個月,才真的把這件事變成「習慣」。
幾年前我也是曾經執行過一陣子,但是記下來的數字除了看了心驚以外,還常常為了這筆錢到底要歸在哪個品項而傷腦筋(是不是很無聊)。
今年的記帳因為這本書有附一個excel表,所以我漸漸了解,記帳的邏輯。
記帳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東西都記下來而已,重要的是分出項目。比如,excel表就把所有的開銷分成以下幾個類別:
生活費(食/住)/孝親費&零用錢/給政府/還貸&債/教育(孩子)/訂閱/保險/交通/健康與休閒/個人成長/公益/
反正記在上面的錢,都是已經花掉的,所以不用算很細,大類別有就好。作者也推薦,記帳也可以只記兩三個月就好,真正重要的是抓出自己的生存底線跟預算!
我都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
我不曉得你知不知道,但我是不知道。就算我真的做到「什麼都不買」,我也不知道自己真實的「生存底線」(基本需要的錢)到底是多少?
而且這種事情不太能只是一個月就了解,因為花錢有時候會有時間段(例如學費啊/喝喜酒啊),透過幾個月的記帳,我才漸漸可以知道自己的生活平均成本。
在記帳的過程中,我開始列出一些必要的開銷,形成未來的半年預算/全年預算。
(我羨慕很早就學會做這些事情的人~嘆!)
怎麼少花一點?
知道自己把錢花去哪,才知道省錢的時候要省在哪裡。
所有的理財觀都說,要分清楚需要跟想要,「除非是需要,否則不買」⋯⋯但是什麼是需要?什麼是想要?人只要吃到三餐/幾件衣服/有地方睡,其他的一切都是想要,不是嗎?(我就是這麼叛逆。)
有時候我真的就覺得是「需要」啊!——所以我決定做:假裝我有買好了。
比如我想要上瑜伽或是訓練課,我就假裝我已經買了這堂課,在這個時間我就做這件事情:打開Youtube跟著訓練。
比如想上英文,我也假裝我已經買了英文課,然後用一兩篇英文新聞測試自己是否能夠持續讀下去。
好想要一件新衣服?假裝已經買了,把舊的絲巾用沒有打過的方法繫上去試試看。只要熬過那個「我應該要穿新衣服的時刻」,買新衣服的理由就不見了!(竟然)
重點是,我想買,就放進購物車沒問題。但是我把它堅持放個三五天、一兩週(看東西的昂貴程度)。
你一定不相信,光是「放進購物車」就已經滿足大腦了。我常常過兩週已經忘了之前想要什麼(但總有新的想買的東西)。
這件事會越做越好!
我們,是可以自己訓練自己的!
我越是做這個練習,我就做得越好。我的反射不再是結帳,也不會焦慮我到底要不要買。
反正我假設我要買,兩週後再來結帳而已。兩週後不想買,我就可以把裡面的用品清掉。
像這幾天我一直在想是否需要買一件可以擋風的外套,這樣就能騎腳踏車的時候使用。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去找件Goretex,然後我四處都看一看後,現在能想到是不是可以退一步不用買Goretex⋯⋯反正下雨我肯定也不會騎。
再退一步,能否用現有的東西組合,然後下午我就去街上騎車試試看⋯⋯還真的可以。好哦。省七千。真的有進步耶!
不要為不是你的夢想買單
這幾年我越來越可以分辨,有些慾望,不是我的!有些夢想,也不是我的。
我跟Will (《這輩子賺多少錢才夠》作者)諮詢的時候,很困擾的跟他說,其實我不知道什麼是「理想生活」,因為大家想做的,像是去日本賞楓、去帛琉浮潛、去希臘看夕陽⋯⋯這些好像不是我的理想。我是不是沒夢想、沒理想的人?
Will說:你光有這個認知就價值上億了耶!
我:你是不是在安慰我?為什麼這個認知價值上億?
Will:我被這麼多人諮詢過,很清楚很多人的理想都是別人的理想。如果你要用4%利潤的投資來換算,那些環遊世界的夢想,需要上億元才能夠滾出足夠的被動收入才能實現。釐清自己不要什麼,你就不需要賺錢去支撐自己實現不是自己的夢想。
我:(哭)好有道理。
展望2025啦
這篇文章沒有說到,其實這年我也因為工作轉換,不停在清理一些東西出去。
所以今年我沒有做到的目標,會繼續往2025年邁進,也會更進一步清理出更多的物品。就像《不消費的一年(暢銷新版)》說的:
「如果單純進行一年購物限制,我會更瞭解自己的消費行為,如果只清理掉家中物品,我會更清楚自己真正的喜好,但同時進行兩件事更是別具意義,逼迫我別再渾渾噩噩地過日子,做任何事都要慎重考慮,並且學會質疑自己所做的任何決定,捫心自問:我是什麼樣的人?我擅長什麼?我在乎什麼?這輩子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