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畏系統+系統之鬼
我最近常常想起一個故事:
小明很小就展現出他的足球天賦,從小就開始訓練。中學的時候,一個教練相中了他,勸小明專心練球,朝全職運動員邁進。
小明的爸爸媽媽很猶豫,但是教練說,以他多年的經驗判斷,小明真的很有天賦,只要好好練,一定能夠進國家隊,甚至能夠出國踢聯賽。
小明和爸爸媽媽最後被說服了。小明也很努力練習,最後真的成為青年隊的主力球員,每個人都說小明是明日之星。
可是,小明在18歲那年,因為比賽中受了重傷,職業生涯就此結束——小明覺得天都塌了。
系統不會因個案而崩潰
那教練跟球隊失去了這麼棒的球員,是不是也糟糕了呢?可是事實上,教練跟球隊還好,畢竟他們又不止有一個「最好的球員」。
這是萬維綱在《佛畏系統》裡講的第一個故事。故事中,足球隊是可以控制風險的,他們有培養球星的系統,如果有一個系統,其中的一件事就是一個個例、一個數字。
「系統是一個整體、一個組織、一個框架」,事情脫離不了系統,而且只要不脫離系統,就在框架內,就可掌控。小明的事情雖然遺憾,但是對系統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影響。系統,超越個案,當然也超越個人。
萬維綱在這本書說:「凡夫畏果、菩薩畏因、佛畏系統」,這幾句話擲地有聲,可惜沒有早20還是30年聽到(當然當年聽到也可能覺得關我啥事)。
我覺得他講得很對,整本書裡面把系統翻來覆去地講。(這本書一直到最近才有電子書,看到的當下我立刻又買了電子書。)
看過這本書後,對系統一定會有深度認知,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會脫離單點,甚至脫離單純的線性因果關係,而會開始思考整個面向,甚至能把問題立體化。
從敬畏到操作:認識《系統之鬼》
拜「對系統的敬畏」所賜,最近另外一本《系統之鬼》出版後,我也立刻下單,好比較看看兩個「系統」的說法差異如何。
結果《系統之鬼》恰恰好跟《佛畏系統》可以互相補足!雖然這本書是駭客寫的,駭客說「世界是由系統組成」,好像只是在說程式、網路世界,還是財務系統、售票系統之類的東西。
但是,並不是。正因為是駭客才看出,世界真的是「系統」組成的。而駭客的六原則中,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「逆向工程」,就是反過來破解系統、拆解事物。
「駭客做的事情:總是查看系統,設法找出系統在基本層級的運作方式,以及利用系統的方式。」
(看到這句話的時候,我覺得我從《佛畏系統》往前跨了一步。)
駭客精神能應用在生活各處
我們肯定不是每個人都當得了「駭客」,更不用說要破解程式、把錢轉到自己帳戶(雖然很想)。但是駭客精神是可以用在生活的各種方面。
這本書示範了駭客心態可以用在哪些地方,職涯規劃?創業?個人理財?他用駭客心態拆解這幾個項目的系統,看看自己可以採取的路徑有哪些。
看到這本書,我覺得對系統有了更全面性的認知,不只留在敬畏,也有了「可操作性」。
再回來看小明的故事
小明的例子是,如果小明有系統思維,他最關心的就不該只是一次比賽、而是自己的職業生涯。他可能要學習如何避免受傷、如何安排休息、如何規劃自己的成長路線等等。
如果小明也讀了《系統之鬼》,他可能會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。大家不用重新想案例,想想大谷翔平是怎麼規劃的吧。大谷翔平雖然從沒有說過什麼系統之類的話,但他的思考模式恰好就是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