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一份兩年前留下的筆記,裡面寫了很多新興糊紙的資料,包含他們的臉書、他們誠徵實習學徒的貼文。
哦不可以誤會,我的手笨得很,怎麼也輪不到我去做紙糊這麼精緻的工藝。我深感好奇的只是,紙紮都跑去法國展覽了好幾次!雖然法國有些博物館、美術館,真的是特別喜歡亞洲的文化,但即使是這樣,他們還是很厲害。
新興糊紙文化承傳
今天分享的是新興的第四代承傳,張宛瑩,張宛瑩說她家是從曾祖張根乞一輩就已經在做糊紙。出生大龍峒的祖輩,在當時可以說是地方頭人,曾祖也被稱作「乞師」(要用台語發音)。
我是不知道別人,但我從小以為在喪葬儀式上火化的就是「紙紮」,其實紙紮只是「糊紙」其中的一道工藝,整個工藝技法有好多步驟:剖、紮、剪、糊、黏、摺、繪、塑、銃⋯⋯
剖竹子竟然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,機器剖可以,但是紋理不對一樣不能用。紮起來後糊紙,上面還會應用到各種工序。為了讓紙糊可以好燒,其實紙紮使用的不是膠帶,而是糯米做的「玻璃紙」,這種紙遇水就會緊縮,就能夠把紮起竹子做成的骨架了。
這是媽祖的帽子和紙雕塑而成的老虎,非常小巧精緻,有夠可愛!
蓪草做成的花朵,我一開始完全沒意識到是作品,還以為是店家放在桌上的小裝飾。結果竟然也是糊紙做的工藝!
出國比賽到處展
雖然我會注意到新興,就是因為他們去法國工藝設計師週(D’day)的「台灣新藝:Taiwan- Unfolding」中展出。而且他們並不是「一片歌手」,不是一次去法國展而已,他們征戰了好幾次的國際展出。D’Days展出了4件作品,後來更直接登上艾菲爾鐵塔旁的凱布朗利博物館展出「極樂天堂」。
直到去年,他們也還在韓國清州國際工藝雙年展參展。這裡的影片可以到整個展覽佈置的過程,他們提前十天到清州,然後在清州瘋狂地做糊紙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tch/?v=210540315374717
到國外去做糊紙?這時候我才在想,對吼,這個東西怎麼搬運的?怎麼處理這些工藝的?這些東西不比陶器、畫作,那些東西雖然脆弱,但總是比糊紙好運送吧?糊紙本身有很多小物件,甚至「靈厝」裡面也滿是「傢俱」呢!
原來之前送去法國的時候,是做好了才送去法國,中間的運送太辛苦了(幸好是由博物館處理)。而清州的工藝展出,看來很多藝術家都是到現場去進行。
過去糊紙在喪葬使用的時候,也是要「出庄」到別人家裡去做。從去別人家睡棺木旁邊,到現在去博物館等文化空間展出,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轉變。
這是在D'Days展出的糊紙Photo Credit: Zhang Xu-zhan/Hsin Hsin Paper Offering Store’s work on display at D'Days Festival.
這是「PALACE PARADIS」(極樂天堂-台灣祭儀糊紙文化) 主視覺。圖/取自法國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官網
當代藝術的新興
現在的新興已經搬到新莊多年,本來不想要繼承家業的張宛瑩、張徐展,後來也許算是克服了經濟問題,努力的把這個行業給撐下來了吧?
糊紙難以傳承,就是因為現在使用少,缺乏經濟效用的糊紙,光想就知道很容易後繼無人。張宛瑩說她們家族很多叔伯輩都做糊紙,結果長大後才知道,也許北部的糊紙業說不定就剩下家族這些師傅在做了。
「藝師」通常來自民間,而民間的快速轉變,使得工藝流失得速度快得令人震驚。我是不知道別人怎麼樣,但要讓我拿剪刀剪紙或是甚至摺紙,我的手都笨得出奇。
如今的新興依然承接傳統的需求,製作各種紅白事紙糊,才不會忘了根源。
除此以外,糊紙也成為另外張徐展的藝術泉源。他的作品成績斐然,《熱帶複眼》曾在金馬獎& 北美館個展同步展出,也獲得59屆金馬獎【最佳動畫短片】,大家可以看看相關訪談。影片: